今天一席有关虚空之物的谈话,让我记忆起早有的一个看法:人为人所构建的一切底层事物不过是殊归同途,共同特征就是都环绕人而构建,所以在根本上必然有其共同点。这个主题不谓不大,但我并不想花费过多的篇幅讨论,也没有这个能力。加之有感于对玄学的讨论,所以我顺带还想穿插谈谈对神鬼玄学的看法。在此之前,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人为人所建构的事物”:即泛指一切交互对象为人的事物,比如设计产物是给人用的;房屋是为人而建的;音乐是为人的欣赏而奏的;除了这些,还有数不尽的诸如交际、服装、法律、礼仪等等是因人而生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起玄学,很多科学教的朋友可能嗤之以鼻,认为玄学不过是打着神秘学幌子谋取利益的说辞。对于这种说法,从整个玄学行业的宏观角度来看,作为飞天面条神教徒的我倒也认同。但除此之外,我也相信玄学背后确有玄机。
小时候的我特喜欢看小说,茅山术、奇门遁甲这些在诸多小说中被重复表述,这些玄学在众多小说里所构建的体系很大,体系之大让人觉得超越了一般的想象力。我大学学的是设计,出于专业需要,自然会对设计有更多一些的思考,于是对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创新有了基本的认知。从练习与思考中,我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我相信艺术源于生活,相信想象力有限,相信创新都有原型,绝大部分所谓的颠覆性创新都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变幻模样。更扩大一点,我认为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都需要现实基础,简单的事物之所以能发展为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是背后的环境提供支撑力,否则在发展壮大之前早就该消磨殆尽。出于前面的原因,虽然是原本源于小说这样鬼扯的东西,但出于体系的完备,概念构建的复杂性这些林林总总,让我相信这些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实体的证据在支撑。但至于这些体系是否准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最重要的是,人可以不出于任何理由持有某种信念,这是人的价值。看到这里,可能你很想要反驳,但请不要急于否定任何东西,除说否定别人的动力源于对自身信念的信任欠缺,而且,在否定别人价值的同时,也否定了自身的价值。
人所发明的任何理论与模型,最终目的都是解释世界,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行为。又一次我要用中医来举例子,中医之所以能发展成这般模样,是由人想要治愈不管出于生理还是心理的“疾病”这个实体所支撑的,而疾病背后则是由基础物理、化学现象等等所支撑的。当然了,物理化学也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暂时的模型。疾病是现象,中医体系则是解释疾病的模型,除此以外没什么其他的神奇的东西,神秘的体现仅仅在于我们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习得的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基本概念没法与基于阴阳五行的中医互联互通。现代科学也只是一种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有限的体系,不可否认我们的观测手段长足的进步了,但依然,谁也没法保值明天的太阳会不会突然从西边升起,从科学的建构方式来说,这种事情的发生可能性是无法否认的。本质上,科学并没有拉出与玄学足够大的差距,科学的优势仅仅在敢于被证伪的精神,从而自我革新。从生活经验来说,如果你深入到任何一个农村,仔细地打听,都能发现各地都有各地的“鬼故事”,而我不相信所有事情都是空穴来风。
可以假想,如果我们当今随处可见的移动电话出现在古代,那是就是神通。高级社会的基础技术,就是低级社会中的神秘现象了。我想到这里,许多人会搬出剃刀原则,反驳说如非必要勿增实体。我也认同那是一种具有数学美的世界观,一致地,我并不想假设有神鬼,但我也不想假设没有神鬼,这是更简洁的一种处世态度。玄学如果可以无中生有,那就足以证明对人类(起码是某些群体利益来说)而言有一定的价值。其实,我们可以承认,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依然有许多我们搞不懂的事情。这些东西可以交给玄学,除了安抚人想要安身立命的天然欲望,更重要的是保持全然开放的态度,才是一种更加科学的精神。
在这以外,我们也来说说解释世界的模型之间的关系。
回想起来,在今天的谈话中这位学玄学(假设的)的朋友所说的许多结论,都与我这个并没有任何玄学基础的普通人所得的结论出奇的一致。于是我发现,使用诸如设计理论、心理学、经济周期、一些零碎的环境科学研究结论也能从另外一方面构建出相似的结论。换个说法,在我看来,玄学的建议是符合以我的知识所主导的理性的。
在这里,我不再想要发表任何观点。接下来,我使用文字归纳谈话内容并完善许多细节,列举谈话中的三段对话:
朋友(玄学角度):门前的老树会聚集气,加之龙眼树适合布置在门前左侧,门前左侧有一棵老龙眼树是很好的布局,而右侧只举例说明适合种柏树。具体理由是我并不了解的左青龙位右白虎位之类的玄学理论。 我(设计角度):以两个问题作为引子:
为什么各种印刷物大标题、网站标志排版等都喜欢放在左侧?(因为人看东西是有普遍的顺序的,参看古腾堡法则)
为什么网页的滚动条都要放在右边?(有相关学术研究,忘了叫什么,大概意思是当滚动条在左侧,我们操作滚动条时,视线运行轨迹会在心理上形成一个虚拟的障碍物从而阻碍阅读,而对于家门来说,正是需要提供这种心理障碍物以获得诸如安全感之类的感觉,比如农村很多人都会在门口前特意修一堵墙) 所以,从设计角度出发,那些在形态上显得重的大树适合种植在左边,而姿态轻盈的小树适合种植在右侧(当时我以柳树举例)。
朋友(玄学角度):红色的车不适合我妈妈开,理由是红色代表火,与妈妈的五行不符。 我(设计+心理角度):所谓气场,我理解为人某种固有特征通过一些方式所呈现的调性,通过这种调性达成的感染力的程度即为气场的强弱。一个开朗的人,当他使用许多“开朗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在帮助强调“开朗的调性”,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具备开朗的气场,而我妈妈本就和红色在心理感受上格格不入,于是实用红色就会削弱自身的“气场”,变得更加不伦不类。
朋友(玄学角度):家中的木元素过多,根据各种阴阳五行一通天花乱坠,容易造成家里女主人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上。 我(设计+心理角度):妈妈的性格偏内向,如果把这种感受归纳为一个形状的话,就是一个圆形,圆的力量感是向心的、内敛的,同时也是稳定的,转化为心理感受却是缺乏生机。而木、尤其是黑色的木头质感呈现正好就是内向的,同样缺乏尖锐的观感,缺乏生命力,与之相处久了容易加强人的心理内耗,加强自己审视自身的思维惯性。这样的特质,在世俗标准里并不是好事。
如果你坚持看到此处,那我希望你能从我们的对话中有所收获。我是觉得,出于“模型都是环绕人而构建”这一共通之处,如果一个人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那换个领域也至少能干的不错。各个领域都有可以类比的核心的门道,在不同领域的顶峰,也都有一样的风景。我们都是人,这一点很重要。
*扩展阅读:*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