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我们继续聊聊投资。从初触投资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这几年间市场和我自己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慢慢我也开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有句话说,没有经历过一轮牛熊转换的投资者是不成熟的。如果你对投资有兴趣,不妨听听我这个将将成熟的投资者的经验之谈吧。
一般来说,没多少人会愿意把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拿出来系统地论述。人都是自私的,有对比才能凸显价值,在股市投资这种零和博弈中,藏着掖着也在情理之中。但两个观点的相加,所得结果常常大于二,希望我们都在分享中获益。
在开始正文之前,如果你认为自己缺乏对经济基础认知模型,我强烈安利你观看文末扩展阅读里的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这是由著名的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 Ray Dalio 所写文章作为脚本制作而成,初读这篇文章是 2017 年,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如此简洁的语言,能把经济这种复杂的事物说明白,背后是深刻的思考与洞见。
如果视频无法加载,是你上网的方式不够科学
中国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相信大家都对此深有感受。取现在的物价倒推到以前,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10% 上下的水平,但我们对此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当我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累,富人在仔细地计算外汇,当我们在为一点利益吹毛求疵,富人在忧虑财富被稀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这些日复一日的选择上,如果不想被时代抛下,思考的高度是该往那边靠一靠了。投资(不是投机)是一个很好的开启新的观世界角度的窗口,还可以借此点亮经济学的技能树,相信我,经济学是个很有用的工具。如果现在你问我有什么是年轻的时候推荐做的事,我的回答会是学投资、早读书和多辩论。
投资的一切变动都是跟时间相关的,有点像电影,每一帧的解读都离不开上一帧的意义,不是由一个个片段式的东西拼凑而成,所以投资的学习不能妄想一朝成佛。有些东西就是学的越早,性价比越高。像英语,只要背够了能理解基础语景的单词量,生活经历会让你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进步。这一点,只有你浸入其中才能体会。所以,投资的话,要尽早进入圈子,尽早地习得一个认知模型和观察角度,反正我是感觉受益颇多。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一个观点:有些人天生不合适做投资。据我观察,选择熊市入市和牛市入市的朋友通常就不是一路人。也可以说,同是牛市入市,感到欢喜和感到恐惧的人也是不同的。我不确切影响因素有哪些,或许是对时间的感知,或许是思考习惯不同。但即使最后只是得出一个不适合投资的结论,也不亏,你是给未来的自己躲开了一个大坑。
现实在庇护富人。我认同经济自由主义,我认为人的认知、现有的经济模型乃至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市场的供需是由无数活生生但人和复杂的买卖、借贷交织而成的,就是说市场的信息量是趋于无限的。使用有限的取样,从一个信息无限的样本中提取到的数据永远不可能等于真实的数据,依据注定失真的数据作出的判断,注定小错不断。之后,为了补救一个错误我们可能需要多拿出十个措施,然后是一百个。不管如何,就当下所能看见的情况持续,未来几年愈发频繁地调控经济是大概率发生的。最近几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对金融这些顶层领域的影响越发超越实体经济,放水放的越来越不接地气。换句话说,我们这种普通人,不投资,就是放弃央行给的财富增值机会,并且愈发的被熟悉金融工具的富人抛下。展望未来,如果没有特殊的事件冲击,阶级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不管资金大小,我们都需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一切都需要你亲自摸索,不如行动,加入自我增值的俱乐部。
生活在目前的中国, 一个人持有 **50 万以下的本金做投资,是没什么性价比可言的。在这个量级之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到投资上,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我们算一笔数:近年债券的平均年收益率大约在 4-6 %之间波动,这是一个无需付出过多努力、低风险的投资结果。按照二线城市的物价计算,假设每月基础开销 2000 元,只有本金达到 50 万以上,才能覆盖一个普通人基础的日常开销。投资收益能覆盖生活成本,才是资产自我增值的起点。
对大部分的资产规模而言,投资的边际收益会随资本规模的增长呈线性提高。这很好理解,一万本金和一千万本金获得相同收益率,收益绝对值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达到相近收益率所需的努力,却相差无几。而对于那些更大规模的资本,因为解锁了更高级的投资领域,可能还会有指数级别的收益增益。退一步说,他们完全有能力去聘请专业人士去管理自己的资产,所带来收益率的提升又能很好地稀释管理成本,即使只是存个定期,都有跟银行谈判利率的资本。资本的规模在公平的天秤上从来都不能线性去看待。如果你只有一万的本金,连投资茅台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现实情况。在分散投资这方面,资金量也是一个无法越过的坎。我认为,在 50 万这个节点之前,对于投资者的意义更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假如以后都需要自己管理资产的话),是为了让资金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投资理念已经在之前的磨练中趋于成熟,这时候所带来的时间价值是巨大的。当然了,如果你钟爱冒险,现在信贷这么发达,原始积累这事根本不存在。杠杆让你无需等待,该发财的时候直接发财,该破产的时候直接破产。
50 万之前,资产的保值部分可以抄作业,可以选择自己信赖的大V,把投资原封不动地抄下来,也可以选择一个靠谱的主动基金。但也要知道,这是为了让自己最宝贵的时间没有大量地花费在边际收益还不高的市场投资上。要相信未来会变富,要有长远的目标,还要知道市面上大部分的主动基金不对你的钱负责(基金运作规则决定的),他们对手续费和管理费负责,所以需要留下一些空间,让自己在市场里亲自实践。
50 万之前,多尝试吧,时间和市场会不断给你带来新的感受。能犯错是这时候的你最大的优势,无需对自己要求太高。只需得到一个能抗通胀的收益率,然后认真工作,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去。